宁波是欧亚大陆东侧海岸线港航条件最为优越的滨海都市,与沪嘉杭绍同频共振,联为我国最富活力的环湾城市群;与舟山列岛协同并进,合为全球货物吞吐量最大的陆岛组合港。宁波所在的区域,平原敞阔,三江贯流,山地、丘陵横亘于内,湾岸、海涂曲延于外,其港兼得海河之便,其城坐拥湖山之利,地理环境得天独厚。
距今约8000年前的宁波余姚井头山,是我国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贝丘遗址,下启河姆渡文化,可谓中国海洋文化的起点。先秦时期,句章故城孕育了宁波港城初始基因。两汉之际,甬舟海道联结起中国南北海上航线。晚唐以后,明州(庆元)成为海丝东海航线的枢纽。由宋至元,明州的东亚海丝枢纽港地位在行政层面上得以加强。明晚期至清代,宁波见证了传统海丝之路发展的历史变迁,也经历了西太平洋航路带来的全球变局。
历史上,宁波既是一座使江南物产能够流通八方的门户,也是一颗让浙东文化得以辐射四海的明珠;宁波—杭州—扬州水路不仅是江南沟通中原的通衢,也是海丝连接陆丝的要道。宁波海丝文化交流的叙事,具现了光耀古今的丝路精神。
2000年来海丝东海航线的文化交流,推动了东亚儒家文化圈和汉字文化圈的形成,而宁波正是海丝东海航线的交流枢纽。港城宁波之所以能在古代东亚海丝交流中大放异彩,其要因在于浙东地域文化的创生性。自古以来,深植于浙东这块精英荟萃、器作集藏的宝地,宁波得以持续扩展文化传播、货殖交易的圈域。就技术工艺而言,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出土了中国最古老的漆器和销钉木器;宁绍地区也是中国瓷器的摇篮,东汉时期开始烧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,唐代明州瓷业的繁荣则为海上陶瓷之路的开拓延伸提供了动能。历史上,学术思想的推陈出新、技术工艺的精益求精,使宁波成为海丝发展的引擎,而海丝的繁荣也将浙东学思智慧推向世界。
述及当代,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,镇海、北仑两个新港区先后建成,宁波港城迎来了多区并进的“裂变”。2006年,宁波港和舟山港合并重组为“宁波舟山港”,浙东海航又完成了跨域整合的“聚变”。如今,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,航线通达七洲四洋。作为中国深水岸线资源最丰富、超大型巨轮进出最多的港口,宁波无疑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主要港口之一。近年来,宁波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投资贸易关系,也成为我国—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、双向投资和人文交流的首选之地。由于拥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,宁波正在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提供科创动力。2020年至2022年,宁波在全国GDP百强城市中稳居第12位,并且连续5年蝉联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“第一城”,拥有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前茅。今天,以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为建设目标的宁波,正在谱写着友好互利、合作共赢的瑰丽乐章。
可以确信,未来宁波不仅能成为英才齐聚、科技创新的渊薮,也将成为俊彦云集、文化创意的沃土。由于兼具赓续绵延的历史底蕴和继往开来的文化活力,宁波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当代海上丝绸之路注入人文能量。今后,宁波应充分释放自身文化潜能,在海丝文化交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,实现路径如下。
首先,“融古汇今,以文载道”。立足于海丝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,提升宁波博物院、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以及永丰库遗址公园、天童寺、阿育王寺等海丝文化遗产地的实物展示水平,优化印刷文本、数字化媒介的内容解说品质;萃取保国寺大殿独特的建筑形式、越窑青瓷典型的图案纹饰等,以新的材料抽象重构,在新的空间整合再现,用新的媒介展演诠释,同时利用互联网、数字孪生技术、人工智能丰富海丝文化交流的样态。
其次,“知行合一,以文化人”。着眼于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,关注海丝相关信俗、技艺和活动的精神内核,使之持久赓续;提升象山祭海习俗、慈溪越窑陶瓷制作等非遗项目的公众参与度,使之焕发活力;切实提供各种便利,让八方来客实地感知宁波海丝非遗的魅力,让四海友人亲身体验宁波海丝文化的脉动。
最后,“内外联动,以文传声”。我们需扩大宁波海丝文化的国际影响力,让宁波在当代海丝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具体而言,以“海丝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览会”“中国—中东欧国家博览会”为平台,擦亮“东亚文化之都”的金字名片。具体方式上,以展会、论坛为抓手,以赛事、庆事为推手,多方并举策划海丝文化交流活动,多线并进推出宁波海丝精品系列文旅产品和文创作品。
海丝文化是宁波地域文化的核心IP,宁波海丝文化与浙东运河文化、越窑青瓷文化、宁波商帮文化、浙东学术文化等均有交集,可以说,海丝文化元素渗透于宁波文化的方方面面。因此,应当让海丝文化全方位融入宁波公共文化体系、嵌入城市形象系统,为宁波国际文化交流赋予海丝文化交流的亮色。同时应当看到,宁波的当代海丝文化交流尚未获得足够的关注度,应当整合电视、广播、纸媒、互联网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,构建传播矩阵,使公众充分了解港城宁波在古代海丝文化交流中发挥的关键作用、在当代海丝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。
作者:刘恒武(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)
刊载于《学习时报》2024年1月1日
宁波文化研究工程“宁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”专项研究成果